-
公开(公告)号:CN107180451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610132710.9
申请日:2016-03-09
Applicant: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 北京实诺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17/10 , B33Y10/00 , G06T2210/4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三维打印方法和装置,涉及三维打印领域。其中,本发明的三维打印方法包括:根据断层扫描数据获取分层扫描图像;根据分层扫描图像提取待打印物体的边缘轮廓线;根据边缘轮廓线确定待打印物体的分层剖面图像;根据分层剖面图像生成分层打印数据。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提取分层的断层扫描数据中的边缘轮廓线,获取待打印物体的分层剖面图像,确定分层打印数据,无需先根据断层扫描数据生成三维数据,再将三维数据切片生成分层打印数据,提高了分层打印数据生成的效率;由于减少了数据处理流程,降低了数据损失,从而提高了打印数据的精度;无需使用根据断层扫描数据生成三维数据的专用软件,降低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948964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36641.X
申请日:2014-04-04
Applicant: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脂联素包被的植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改性煅烧骨材料;步骤2,取2~3重量份分子量在2x105~3x105的羧甲基壳聚糖,将所述羧甲基壳聚糖溶于酸性溶液形成羧甲基壳聚糖溶液;将所述溶液与1重量份改性煅烧骨材料混合形成混合物;步骤3,步骤2中的混合物经Co60照射灭菌,然后向其中加入人重组脂联素,均匀混合后塑型,冷冻干燥后即得用脂联素包被的植骨材料。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用脂联素包被的植骨材料骨强度大,易于降解,生物活性大,同时具有骨诱导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933610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36635.4
申请日:2014-04-04
Applicant: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PLGA改型载生物因子微球骨替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用羧甲基壳聚糖、人重组脂联素、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三磷酸钠制备载药壳聚糖微球;步骤2,选用新生小牛关节头或胫骨的骨骺端作为骨原料,通过改性剂对骨原料行改性,然后800℃~1100℃温度条件下煅烧改性后的骨原料以彻底去除骨材料的免疫抗原性,获得改性煅烧骨粉;步骤3,用聚乳酸-羟基乙酸、改性煅烧骨粉和载药壳聚糖微球制备PLGA改型载生物因子微球骨替代材料。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PLGA改型载生物因子微球骨替代材料具有一定形态和机械强度,同时能缓释促进骨形成的生物活性因子,又能在骨缺损局部释放钙、磷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9876190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291189.7
申请日:2019-04-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IPC: A61L27/36 , A61L27/20 , A61L27/22 , A61L27/24 , A61L27/02 , A61L27/50 , A61L27/54 , A61L27/56 , A61L27/58 , B33Y10/00 , B33Y7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生物打印墨水、三维生物打印墨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本发明中以明胶、海藻酸钠和I型胶原蛋白制备胶原水凝胶,加载小牛煅烧骨粉,制备得到的三维生物打印墨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一定的机械强度及三维多孔的立体结构。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植骨材料产品的生物相容性或可塑性不佳的问题,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维生物打印墨水制成的植骨材料,相对于多孔磷灰石陶瓷作为打印墨水制得的植骨材料而言提高了生物相容性,相对于小牛煅烧骨制得的植骨材料而言提高了植骨材料产品的可塑性和临床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933610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410136635.4
申请日:2014-04-04
Applicant: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PLGA改型载生物因子微球骨替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用羧甲基壳聚糖、人重组脂联素、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三磷酸钠制备载药壳聚糖微球;步骤2,选用新生小牛关节头或胫骨的骨骺端作为骨原料,通过改性剂对骨原料进行改性,然后800℃~1100℃温度条件下煅烧改性后的骨原料以彻底去除骨材料的免疫抗原性,获得改性煅烧骨粉;步骤3,用聚乳酸-羟基乙酸、改性煅烧骨粉和载药壳聚糖微球制备PLGA改型载生物因子微球骨替代材料。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PLGA改型载生物因子微球骨替代材料具有一定形态和机械强度,同时能缓释促进骨形成的生物活性因子,又能在骨缺损局部释放钙、磷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3920193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410136735.7
申请日:2014-04-04
Applicant: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生物活性因子的类骨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改性煅烧骨材料;步骤2,用三蒸水配制10~30mg/ml的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并调节其pH在5.8~6.5的范围;步骤3,取调pH后的羧甲基壳聚糖水溶液、改性煅烧骨材料、骨形态发生蛋白并混合,均匀混合后塑型,然后在50℃~60℃干燥即制得载生物活性因子的类骨陶瓷复合材料。利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载生物活性因子的类骨陶瓷复合材料的降解周期符合骨形成和骨改建的过程,其降解性能适合作为人工骨替代材料。该材料与两种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无细胞毒性,能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920192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410136642.4
申请日:2014-04-04
Applicant: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生物活性因子的温敏复合凝胶载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配制海藻酸钠水溶胶;步骤2,利用步骤1的水溶胶制成海藻酸钠-壳聚糖水溶胶;步骤3,配制甘油磷酸钠水溶液,将其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所述海藻酸钠-壳聚糖水溶胶,形成均一溶胶;步骤4,向步骤3制备的均一溶胶中加入脂联素,并加入Ca2+,搅拌均匀;步骤5,将煅烧骨粉加入步骤4制备的溶胶中并混合均匀,即制得载生物活性因子的温敏复合凝胶载体。本发明针对现有拔牙窝牙槽骨壁的缺损和缺失的修复技术的不足,大大改善普通凝胶载体的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机械耐受性及缓释性能,为拔牙窝牙槽骨壁的缺损和缺失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型修复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61865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669053.8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IPC: A61L27/18 , A61L27/22 , A61L27/38 , A61L27/02 , A61L27/20 , A61L27/52 , A61L27/54 , B33Y70/1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面神经缺损修复的3D打印神经再生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神经再生导管技术领域。该神经再生导管包括PCL壳结构和水凝胶核结构。本发明创新性负载诱导为类施万细胞的脱落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cSHED,以起到模仿自体神经移植中崩解后神经纤维的情景,并可规避复杂的缓释系统。本发明创新性构建负载相关药物的PCL膜,在模拟自体神经移植中神经外膜提供足够的机械性能保护和屏障的情况下,亦保持了足够的渗透性,同时负载的药物亦可促使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促进组织的修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98272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786773.2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神经导管和促进周围神经再生装置,属于组织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神经导管,制备的原料包括顺磁性材料和凝胶。本发明构建一种模拟周围神经层次结构的神经导管,极大提高了神经导管的仿生程度及生物相容性。本发明使用3D打印技术,在模拟神经鞘膜固有生物成分的前提下,向复合材料中加入rGO以增强电生理学性能,构建不同配方复合材料,促进神经损伤电生理紊乱的恢复。本发明利用磁场可以作为一种无创的可控生物刺激引导神经生长,其与rGO结合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rGO生物学效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可能,可以增加神经损伤修复后的修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61865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69053.8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IPC: A61L27/18 , A61L27/22 , A61L27/38 , A61L27/02 , A61L27/20 , A61L27/52 , A61L27/54 , B33Y70/10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面神经缺损修复的3D打印神经再生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神经再生导管技术领域。该神经再生导管包括PCL壳结构和水凝胶核结构。本发明创新性负载诱导为类施万细胞的脱落人乳牙牙髓干细胞scSHED,以起到模仿自体神经移植中崩解后神经纤维的情景,并可规避复杂的缓释系统。本发明创新性构建负载相关药物的PCL膜,在模拟自体神经移植中神经外膜提供足够的机械性能保护和屏障的情况下,亦保持了足够的渗透性,同时负载的药物亦可促使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促进组织的修复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