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08232B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0980156276.6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IPC: G02B3/00 , F21S2/00 , G02F1/13357 , G09F9/00 , F21Y101/02 , F21Y10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0226 , G02B5/0231 , G02F1/133606 , G02F2001/133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学部件、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课题在于提高射出光的亮度且抑制旁瓣和莫尔干涉条纹。光学部件(8)在基材(13)的第一主面(13a)具备近似半球状的微透镜(14)和截面三角形的棱镜(15)。棱镜(15)沿一个方向排列有多个。以第一主面(13a)为基准,将棱镜(15)的高度与微透镜(14)的高度的纵横比(TL2/TM1)设定为10%~90%。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微透镜(14)的面积相对于第一主面(13a)的面积率(Mb/Ma)为25%~88%。在基材(13)的第二主面(13b)中,随机设置由微透镜构成的第三凸部(18),以提高入射的光的扩散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0298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1980021611.5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膜电极接合体,具备:包含第1面、以及作为与第1面相对的那一侧的面的第2面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与第1面接合且包含第1催化剂物质、负载第1催化剂物质的第1导电性载体、以及第1高分子电解质的燃料电极侧电极催化剂层;以及与所述第2面接合且包含第2催化剂物质、负载第2催化剂物质的第2导电性载体、第2高分子电解质、以及纤维状物质的氧电极侧电极催化剂层。膜电极接合体包含空隙,空隙包括具有3nm以上5.5μm以下的直径的细孔。表示细孔体积相对于细孔直径的分布的分布曲线在细孔直径为0.06μm以上0.11μ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峰,细孔体积是细孔当中的具有特定细孔直径的细孔的体积总和,并且是通过压汞法测定的,细孔直径是由细孔体积计算出的细孔的直径。
-
公开(公告)号:CN111902982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80021611.5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膜电极接合体,具备:包含第1面、以及作为与第1面相对的那一侧的面的第2面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与第1面接合且包含第1催化剂物质、负载第1催化剂物质的第1导电性载体、以及第1高分子电解质的燃料电极侧电极催化剂层;以及与所述第2面接合且包含第2催化剂物质、负载第2催化剂物质的第2导电性载体、第2高分子电解质、以及纤维状物质的氧电极侧电极催化剂层。膜电极接合体包含空隙,空隙包括具有3nm以上5.5μm以下的直径的细孔。表示细孔体积相对于细孔直径的分布的分布曲线在细孔直径为0.06μm以上0.11μ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峰,细孔体积是细孔当中的具有特定细孔直径的细孔的体积总和,并且是通过压汞法测定的,细孔直径是由细孔体积计算出的细孔的直径。
-
公开(公告)号:CN11728050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80018189.X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Inventor: 五十岚友希
IPC: H01M8/1004
Abstract: 一种集合卷,其是将带状体卷绕而成的卷,该带状体具备:多个层状体,其各自具有高分子电解质膜和一对电极催化剂层;和支持部件,其具有沿着1个方向排列的多个框状部、并且各框状部一个一个地支持层状体。框状部包围电极催化剂层的外侧并与电极催化剂层接触、并且在厚度方向上将高分子电解质膜的外周部夹入框状部内。
-
公开(公告)号:CN102308232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0980156276.6
申请日:2009-12-03
Applicant: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IPC: G02B3/00 , F21S2/00 , G02F1/13357 , G09F9/00 , F21Y101/02 , F21Y10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0226 , G02B5/0231 , G02F1/133606 , G02F2001/133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光学部件、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课题在于提高射出光的亮度且抑制旁瓣和莫尔干涉条纹。光学部件(8)在基材(13)的第一主面(13a)具备近似半球状的微透镜(14)和截面三角形的棱镜(15)。棱镜(15)沿一个方向排列有多个。以第一主面(13a)为基准,将棱镜(15)的高度与微透镜(14)的高度的纵横比(TL2/TM1)设定为10%~90%。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微透镜(14)的面积相对于第一主面(13a)的面积率(Mb/Ma)为25%~88%。在基材(13)的第二主面(13b)中,随机设置由微透镜构成的第三凸部(18),以提高入射的光的扩散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