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抗器中心拉杆压紧力大小调节和验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35420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307667.0

    申请日:2022-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抗器中心拉杆压紧力大小调节和验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电抗器中心拉杆同一水平截面上相等间隔角度上设置多个应变片;将所述多个应变片与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连接,测量所述多个应变片的应变和应力,从而确定中心拉杆所施加压紧力的大小;根据所述信号采集分析系统采集到的所述多个应变片的应变和应力,调节分别位于以所述中心拉杆的轴心为圆心的所述多个应变片对应方向的同心圆上的多个千斤顶的支柱伸出量,直至所述中心拉杆所施加压紧力的大小满足工作需求;使用锁紧装置将所述中心拉杆位置锁止,保持中心拉杆压紧力不变。本方法实现了施加压紧力数值的准确性和均匀性,并且能够实现压紧力施加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随时调整。

    一种硅钢片磁致伸缩二维测量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9394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351790.7

    申请日:2023-0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钢片磁致伸缩二维测量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力变压器材料电磁测量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通过在硅钢片粘贴反光片(8),同时在轧制方向和垂直轧制方向上进行激光测量,通过磁致伸缩测量仪可以对硅钢片轧制方向的磁致伸缩量进行分析,在垂直轧制方向上通过激光测振仪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位移变化量的分析,通过一个周期内的变化和轧制方向上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和整理,从而得到了硅钢片在两个方向上硅钢片磁致伸缩量的变化数据。本发明将磁致伸缩的一维测量升级到二维测量,在保证测量结果精度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实现了精准的二维测量,为变压器和电抗器的振动噪声建模仿真和设计优化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持。

    一种铁心损耗曲线与磁化曲线相互转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4455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806648.3

    申请日:2023-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心损耗曲线与磁化曲线相互转换方法,属于电工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通过B‑PS曲线和B‑SS曲线可以推导出B‑H曲线和H‑θ0曲线,也可以通过B‑H曲线和H‑θ0曲线推导出B‑PS曲线和B‑SS曲线;如果有B‑PS曲线和B‑SS曲线,通过公式#imgabs0#可以推导出B‑H曲线,通过公式#imgabs1#可以推导出H‑θ0曲线;如果有B‑H曲线和H‑θ0曲线,通过公式#imgabs2#可以推导出B‑SS曲线,通过公式PS=SSsinθ0可以推导出B‑PS曲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公式推导可实现铁心损耗曲线与磁化曲线的相互转换,无需再试制样件进行小批量测试工作,提高了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谐波加直流复合激励下铜磁屏蔽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660370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547814.1

    申请日:2022-05-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电磁基础共性技术测量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谐波加直流复合激励下铜磁屏蔽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底座、固定底座、限位罩和调节测量单元;所述测量底座上固接有多个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螺纹套接有限位罩;所述限位罩上设有调节测量单元;同一激励电源中实现了谐波+直流偏置复合输出,谐波波形和直流偏置量可以分别独立地连续调节,准确模拟实际工况;设计双线圈结构,电流方向组合可以模拟不同的磁通空间分布情况;关于屏蔽构件,支持铜屏蔽和磁屏蔽构件尺寸规格和数量自由组合,与激励线圈距离可以连续调节;屏蔽效果的定量分析,为产品优化设计和故障查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一种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086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78275.5

    申请日:2024-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设计方法,属于互感器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计算二次绕组匝数N2、负载阻抗Z2n、二次回路总阻抗Z2、二次回路功率因数角φ2、励磁阻抗Z0和铁心损耗角θ,再将已知一次电流I1和一次绕组匝数N1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二次输出电压U2,如果U2不在额定二次输出电压U2n的误差范围内,需调整各参数重新计算,使其最终满足误差要求。此设计方法避免了按常规电流互感器误差计算中可能出现的设计错误。可以降低成本,可以在结构受限时满足性能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