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574743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080021865.X

    申请日:2020-01-08

    Abstract: 实现耐振性能的提高。连接器(1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端子保持构件(25),保持有端子零件(25)一体化,收纳端子零件(41)的一端部,壳体(11)具有凹凸形状的移位限制部(21),移位限制部(21)形成于壳体(11)中的与端子保持构件(25)的接触面。在金属制的壳体(11)和合成树脂制的端子保持构件(25)热变形时,在壳体(11)中的与端子保持构件(25)的接触面中,通过移位限制部(21)和端子保持构件(25)的啮合可发挥锚固效应,可抑制壳体(11)与端子保持构件(25)之间的相对移位。(41);和金属制的壳体(11),与端子保持构件(56)对比文件CN 105900303 A,2016.08.24CN 107039825 A,2017.08.11CN 107546512 A,2018.01.05CN 206727341 U,2017.12.08JP 2010140706 A,2010.06.24US 2018287292 A1,2018.10.04

    连接器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15010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080023703.X

    申请日:2020-01-08

    Abstract: 实现耐振性能的提高。连接器(10)具备:金属制的壳体(11),具有开口部(18);和合成树脂制的端子保持构件(25),保持端子零件(41),以贯穿开口部(18)的状态与壳体(11)一体化,开口部(18)具有朝向端子保持构件(25)的外周向内侧伸出的伸出部(19),端子保持构件(25)具有倾动限制部(51),倾动限制部(51)保持为与伸出部(19)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至少一方的面接触的状态。因为倾动限制部(51)与伸出部(19)接触,所以即使端子保持构件(25)受到振动,也可抑制端子保持构件(25)相对于壳体(11)的倾斜。

    带端子电线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67965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026750.2

    申请日:2021-09-02

    Abstract: 本发明以提供一种抑制压接于端子的电线的偏离为目的的带端子电线。带端子电线(10)具备电线(11)和端子(12)。电线具有导体和将导体的外周覆盖的包覆部(24)。电线包括导体的外周面露出的导体露出部。端子具有:绝缘筒(50),保持电线的包覆部;和线筒(48),在比绝缘筒靠前方与电线的导体露出部连接。线筒具有:线筒基部(51);一侧线筒片(52),从线筒基部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的端部向另一方侧延伸,将导体露出部的外周覆盖;以及另一侧线筒片(53),从线筒基部的另一方侧的端部延伸,在另一方侧与一侧线筒片的外周重叠。线筒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对于绝缘筒保持的电线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向另一方侧偏离。

    内导体端子及屏蔽端子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1624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11203800.2

    申请日:2019-11-29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使阻抗匹配的内导体端子及具备内导体端子的屏蔽端子。内导体端子(10)由金属板构成,具备:筒状的第1端子部(11)及第2端子部(12),分别具有开口端;折弯部(15),其将第1端子部(11)和第2端子部(12)连接,与第1端子部(11)和第2端子部(12)各自的开口端的开口对置并将开口覆盖;突片部(13),其从第1端子部(11)中的与开口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突出;以及引线部(14),其从第2端子部(12)中的与开口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突出。内导体端子(10)具备一对侧部(16),一对侧部(16)以位于折弯部(15)的两侧的方式从第2端子部(12)突出,将折弯部(15)与第1端子部及第2端子部之间的间隙从两侧覆盖。

    连接器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67976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060780.5

    申请日:2021-09-10

    Abstract: 本公开以抑制内导体端子在介电体内倾斜为目的。连接器(10)具备内导体端子(11)、将内导体端子(11)的外周覆盖的外导体端子(13)、以及配置于内导体端子(11)与外导体端子(13)之间的介电体(12)。内导体端子(11)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的端子主体(20)、和设置于端子主体(20)且卡止于介电体(12)的突起(例如前侧突起(21)及后侧突起(22))。突起在前后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基板用连接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84608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911282295.5

    申请日:2019-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安装于连接器壳体的固定部件从电路基板剥离的基板用连接器。基板用连接器具备安装于连接器壳体(10)的固定部件(60)。固定部件(60)为板状,具有:壳体安装部(61),其沿着连接器壳体(10)的壁面(12)配置;和基板固定部(62),其与壳体安装部(61)相连,通过软钎焊而固定到电路基板(90)的表面。壳体安装部(61)在离电路基板(90)近的一侧和离电路基板(90)远的另一侧分别具有平板部(63、64),在各平板部(63、64)之间具有相对于各平板部(63、64)向板厚方向鼓出的弯曲部(65)。弯曲部(65)设置于壳体安装部(61)的各平板部(63、64)之间的板宽方向的整个宽度。

    连接器和帽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39833B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710004854.0

    申请日:2017-01-04

    Inventor: 洼田基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目的在于实现在壳体上安装具有防水功能的帽时的作业性提高。连接器(A)具备:壳体(10);帽(30),其相对于壳体(10)能从壳体(10)的前方进行安装;筒状部(31),其构成帽(30),相对于壳体(10)的外周气密状地外嵌;箱部(32),其构成帽(30),为从筒状部(31)向前方突出的形态;以及气体贮存空间(35),其形成于箱部(32)的内部,与由筒状部(31)包围的收纳空间(33)连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