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33288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80037609.5
申请日:2012-11-13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明电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9/048 , B82Y30/00 , B82Y99/00 , H01G11/24 , H01G11/30 , H01G11/32 , H01G11/34 , H01G11/36 , H01G11/50 , H01G11/66 , H01G11/70 , Y02E60/13 , Y10S977/9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用电极,其包含:选自由碳纳米管、活性炭、硬质炭黑、石墨、石墨烯和碳纳米角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活性材料;离子液体;以及三维网状金属多孔体。
-
公开(公告)号:CN105229766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80025991.7
申请日:2014-05-07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明电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11/36 , B82Y30/00 , H01G11/06 , H01G11/26 , H01G11/70 , H01G11/86 , H01M4/0416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587 , H01M4/661 , H01M4/80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Y02E60/13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力存储装置的电极,其电阻减小,并且在被用作电力存储装置的电极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增大电力存储装置的静电电容和单电池电压来增大存储在电力存储装置中的能量密度;一种使用所述用于电力存储装置的电极的电力存储装置;以及一种生产所述用于电力存储装置的电极的方法。所述用于电力存储装置的电极设有碳纳米管、离子液体和具有多个填充有碳纳米管和离子液体的单电池的三维网络金属多孔体。在所述多个单电池中,在三维网络金属多孔体的表面中暴露的单电池被配置为使得在三维网络金属多孔体的表面内的第一方向上的单电池直径(D)和在三维网络金属多孔体的表面内的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单电池直径(d)具有在0<d/D<1范围内的比率(d/D)。处于该范围内的单电池的比率占据在所述表面中暴露的单电池的95%至100%(包括端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8272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80078842.1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25B11/032 , C25B1/04 , C25B9/00 , C25B9/23 , C25B11/031 , C25B11/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极,其具有金属多孔体片和板状的金属制支承体,上述金属多孔体片由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骨架的金属多孔体构成,上述板状的金属制支承体配置在上述金属多孔体片的一个主面上,上述一个主面具有相对于上述一个主面垂直地开设的多个加工孔,上述多个加工孔的至少一部分的多个加工孔等间隔地配置,上述金属制支承体具有跨越上述金属制支承体的两面而贯通的多个贯通孔,上述多个贯通孔的至少一部分的多个贯通孔等间隔地配置,上述金属多孔体片和上述金属制支承体配置为上述一部分的多个加工孔各自的中心与上述一部分的多个贯通孔各自的中心位于在俯视时在一个方向上偏离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233213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010757556.0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03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相对于配合件滑动,接触电阻也低的电接点材料、端子配件、连接器及线束。电接点材料具备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的表面的包覆层及设置于所述包覆层的表面的氧化物层,所述基材含Cu,所述包覆层含Zn、Cu及Sn,所述氧化物层由含Zn、Cu及Sn的氧化物构成,在将负载载荷设为1N、将滑动速度设为100μm/sec、将行程设为50μm、将往复次数设为10次而使半径1mm的球状的压头相对于所述氧化物层直线状地滑动时,所述往复次数从1次到10次的最大的接触电阻为5mΩ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354431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80018946.4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铝基线材具有:芯线,其由纯铝或铝合金构成;以及包覆层,其设置于所述芯线的外周,所述包覆层具有:第一层,其设置于所述芯线的外周;第二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层的外周;以及第三层,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层的外周,所述第一层由从镍、镍合金、铜及铜合金构成的群组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构成,所述第二层由含有锌和锡的金属构成,所述第三层由从由锡及实质上不含有锌的锡合金构成的群组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构成,所述第二层的锌的含有量为15原子%以上而60原子%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2332138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0757556.0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R13/03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相对于配合件滑动,接触电阻也低的电接点材料、端子配件、连接器及线束。电接点材料具备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的表面的包覆层及设置于所述包覆层的表面的氧化物层,所述基材含Cu,所述包覆层含Zn、Cu及Sn,所述氧化物层由含Zn、Cu及Sn的氧化物构成,在将负载载荷设为1N、将滑动速度设为100μm/sec、将行程设为50μm、将往复次数设为10次而使半径1mm的球状的压头相对于所述氧化物层直线状地滑动时,所述往复次数从1次到10次的最大的接触电阻为5mΩ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8028445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680055309.8
申请日:2016-08-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552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47 , H01M10/651 , H01M2/10 , H01M10/653 , H01M10/6569 , H05K7/20
Abstract: 冷却构件(13)具备:封入体(26),通过将第一片构件(28)及第二片构件(29)液密地接合而成;制冷剂(27),封入于封入体(26)内;及吸收构件(37),配置在封入体(26)内,并且吸收制冷剂(27)。
-
公开(公告)号:CN11140619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880076301.9
申请日:2018-11-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28D15/02 , H01G11/10 , H01G11/18 ,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2 , H01M10/6569
Abstract: 一种热输送构件(10),具备:袋体(18),将第一片材(20)及第二片材(21)的端缘密封而形成;及工作流体(17),封入于袋体(18)的内部,在气相和液相之间进行相变,其中,袋体(18)具有:蒸发部(25),供液相的工作流体(17A)蒸发;及冷凝部(24),供气相的工作流体(17B)冷凝,在袋体(18)的内部形成有二相流路(32),该二相流路供液相的工作流体(17A)和气相的工作流体(17B)以气相和液相的气液二相的段塞流的状态从蒸发部(25)朝向冷凝部(24)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979209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80058196.1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10/6555 , H01G11/18 ,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53 , H01M10/6551 , H01M10/6566 , H01M10/65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13 , H01G11/12 , H01G11/18 , H01G11/80 , H01M2/10 , H01M10/0525 , H01M10/345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53 , H01M10/6551 , H01M10/6554 , H01M10/6555 , H01M10/6566 , H01M10/6568 , H01M10/6569 , H01M2220/20
Abstract: 蓄电模块(10)具备:蓄电元件(11);冷却部件(20),重叠于蓄电元件(11),并具有以密闭状态封入冷却介质(21)的封入体(25)和配置于封入体(25)内而吸收冷却介质(21)的吸收部件(22);及导热板(30),隔着冷却部件(20)而重叠于蓄电元件(11),在导热板(30)设置有向冷却部件(20)侧突出的突起部(32A~32D)。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