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19348B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0980131194.6
申请日:2009-08-07
Applicant: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IPC: G02B5/30 , C09J7/02 , C09J11/06 , C09J13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133/06 , C09J7/385 , C09J2203/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粘合剂的光学膜,其是在光学膜(10)上设置由包含下述100重量份的A、0.3~12重量份的B及0.1~5重量份的C的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20)而制成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膜(25)。A为包含55~94重量%的A-1、5-40重量%的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之类的具有烷氧基乙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及0.1~5重量%的具有极性官能团的不饱和单体的单体混合物的共聚物的丙烯酸树脂。所述B为具有有机阳离子且在室温下为固体的离子性化合物,所述C为交联剂。所述A-1为下式(I)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C1~14的烷基或芳烷基。)
-
公开(公告)号:CN102119348A
公开(公告)日:2011-07-06
申请号:CN200980131194.6
申请日:2009-08-07
Applicant: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IPC: G02B5/30 , C09J7/02 , C09J11/06 , C09J13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133/06 , C09J7/385 , C09J2203/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粘合剂的光学膜,其是在光学膜(10)上设置由包含下述100重量份的A、0.3~12重量份的B及0.1~5重量份的C的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20)而制成的带粘合剂的光学膜(25)。A为包含55~94重量%的A-1、5-40重量%的丙烯酸2-甲氧基乙酯之类的具有烷氧基乙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及0.1~5重量%的具有极性官能团的不饱和单体的单体混合物的共聚物的丙烯酸树脂。所述B为具有有机阳离子且在室温下为固体的离子性化合物,所述C为交联剂。所述A-1为下式(I)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式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C1~14的烷基或芳烷基。)
-
公开(公告)号:CN101828134A
公开(公告)日:2010-09-08
申请号:CN200880105125.3
申请日:2008-08-27
Applicant: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IPC: G02B5/30 , C09J7/02 , C09J11/06 , C09J133/06 , G02F1/1335 , G02F1/133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133/062 , C09J7/385 , C09J133/066 , G02F2201/50 , G02F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粘合剂的树脂膜,所述带粘合剂的树脂膜在树脂膜的表面设有被赋予了高的抗静电性、同时该抗静电性难以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且耐久性也优异的粘合剂层。其中,在光学膜或表面保护膜等树脂膜的至少一面形成粘合剂层,从而做成带粘合剂的树脂膜。所述粘合剂层由相对以来自下式(I)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A)100重量份,含有具有有机阳离子且在室温下为固体的离子性化合物(B)0.2~8重量份的组合物形成。式(I)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可以分别被碳数1~10的烷氧基取代的碳数1~14的烷基或芳烷基。
-
公开(公告)号:CN101828134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0880105125.3
申请日:2008-08-27
Applicant: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IPC: G02B5/30 , C09J7/02 , C09J11/06 , C09J133/06 , G02F1/1335 , G02F1/133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133/062 , C09J7/385 , C09J133/066 , G02F2201/50 , G02F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粘合剂的树脂膜,所述带粘合剂的树脂膜在树脂膜的表面设有被赋予了高的抗静电性、同时该抗静电性难以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且耐久性也优异的粘合剂层。其中,在光学膜或表面保护膜等树脂膜的至少一面形成粘合剂层,从而做成带粘合剂的树脂膜。所述粘合剂层由相对以来自下式(I)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为主要成分的丙烯酸树脂(A)100重量份,含有具有有机阳离子且在室温下为固体的离子性化合物(B)0.2~8重量份的组合物形成。式(I)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可以分别被碳数1~10的烷氧基取代的碳数1~14的烷基或芳烷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