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78900B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310652138.5
申请日:2013-12-06
Applicant: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区域配电网实时仿真的网络解耦计算方法,通过对长线路搭建区域电网仿真模型,对仿真网络进行分块解耦;子系统并行仿真计算形成追加导纳阵,对常规元件与连接线注入电流源进行修正,以及正常运行方式与故障下的处理,将不同子网间数据交换以及仿真同步等步骤处理后,有效降低了电网计算节点数。本发明提高了整个电网仿真的计算速度,解决了由于区域配电网规模逐步扩大引起的矩阵阶数增加且不能达到实时仿真需求的问题,计算速度快,实时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678827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46453.4
申请日:2013-12-30
Applicant: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及其运行模式建模的电磁暂态建模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根据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得出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派克变换,得到数学模型在dq0坐标下的电压和电流方程式;对电压和电流方程式进行差分化,得到电压和电流在d轴与q轴的分量,从而得到逆变器的电磁暂态模型。该电磁暂态模型结合了电压型并网和电流型并网两种策略的优势,可以实现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的无缝切换。将该模型扩展到配电网电磁暂态仿真软件中,使用者无需再拼接搭建具体的电路模型,更加方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03678798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51746.4
申请日:2013-12-06
Applicant: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电磁暂态实时仿真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配电网和分布式电源进行解耦得到各自的等效模型,确定等效模型的等值参数;结合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的暂态时间常数,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的等效模型按照各自步长进行仿真计算;利用物理接口,实现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接口数据交互,在数据交互完成后进行仿真同步校验。本发明可以模拟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正常运行状态和各种故障,实现系统的闭环仿真和测试,有效实现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电磁暂态实时仿真,满足对配电网新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分析和仿真实验、仿真培训等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678827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310746453.4
申请日:2013-12-30
Applicant: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及其运行模式建模的电磁暂态建模方法。在该方法中,首先根据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利用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得出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派克变换,得到数学模型在dq0坐标下的电压和电流方程式;对电压和电流方程式进行差分化,得到电压和电流在d轴与q轴的分量,从而得到逆变器的电磁暂态模型。该电磁暂态模型结合了电压型并网和电流型并网两种策略的优势,可以实现并网运行和孤岛运行的无缝切换。将该模型扩展到配电网电磁暂态仿真软件中,使用者无需再拼接搭建具体的电路模型,更加方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03678798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310651746.4
申请日:2013-12-06
Applicant: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电磁暂态实时仿真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配电网和分布式电源进行解耦得到各自的等效模型,确定等效模型的等值参数;结合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的暂态时间常数,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的等效模型按照各自步长进行仿真计算;利用物理接口,实现分布式电源和配电网接口数据交互,在数据交互完成后进行仿真同步校验。本发明可以模拟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正常运行状态和各种故障,实现系统的闭环仿真和测试,有效实现了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电磁暂态实时仿真,满足对配电网新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分析和仿真实验、仿真培训等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67890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52138.5
申请日:2013-12-06
Applicant: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区域配电网实时仿真的网络解耦计算方法,通过对长线路搭建区域电网仿真模型,对仿真网络进行分块解耦;子系统并行仿真计算形成追加导纳阵,对常规元件与连接线注入电流源进行修正,以及正常运行方式与故障下的处理,将不同子网间数据交换以及仿真同步等步骤处理后,有效降低了电网计算节点数。本发明提高了整个电网仿真的计算速度,解决了由于区域配电网规模逐步扩大引起的矩阵阶数增加且不能达到实时仿真需求的问题,计算速度快,实时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915873B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10125496.5
申请日:2014-03-28
Applicant: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云南电网公司技术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二次电池与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的变电站直流系统,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基于二次电池与超级电容设计出一个混合储能模块,以此来实现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储能要求。本发明能够充分发挥混合储能的优势,提高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功率特性,同时具有对电网友好、对环境友好、能够快速响应大功率放电需求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202131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13878.8
申请日:2014-08-21
Applicant: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 云南电网公司技术分公司
IPC: H04L1/16 , H04L12/933
Abstract: 一种在电力配网系统中提高采样数据传输实时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利用交换机实现在传输过程中交换机内部时延的计算,并将内部时延在采样报文中予以体现;(2)配电系统内的保护装置在接收到采样报文之后根据采样值接收时间和采样报文中携带的交换机内部时延推断出采样值的准确时间,以此作为保护判别的相关依据;其中交换机硬件组成结构由FPGA功能模块(4)分别连接CPU管理模块(1)、PHY模块(2)、交换模块(3);其中CPU管理模块(1)还与交换模块(3)连接。本发明避免了由于采样延时造成的保护误动作或者不动作的情况,提高了保护出口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并能带来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563599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210026363.3
申请日:2012-02-07
Applicant: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IPC: F22B35/00
Abstract: 快速自适应燃煤热值变化的超临界机组机炉协调控制方法,先由汽机调节级压力、汽水分离器压力、给煤量、机组负荷等参数,结合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协调控制对象特性快速实时的计算出燃煤热值;再通过计算的燃煤热值进行燃料、协调等主要控制系统燃煤热值自适应控制;最后通过改进的能量平衡方法计算锅炉负荷指令形成核心控制策略,结合快速的自适应燃煤热值控制,形成一种快速自适应燃煤热值变化的机炉协调控制方法。本发明计算的燃煤热值能在半分钟内响应燃煤热值的变化,两分钟之内自动调整机炉协调控制及子系统至相应的状态;即使在燃煤热值发生大阶跃扰动时,机炉协调控制及子系统在机组稳态、变负荷、变压力等各种工况及锅炉、汽机侧的各种扰动下,机组的协调及子系统控制不需要人工干预,仍然能控制机组负荷、压力等主参数在规定的范围内;机组的主要被控参数精度相对于原常规控制能大幅度提高,同时可提高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256359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26363.3
申请日:2012-02-07
Applicant: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
IPC: F22B35/00
Abstract: 快速自适应燃煤热值变化的超临界机组机炉协调控制方法,先由汽机调节级压力、汽水分离器压力、给煤量、机组负荷等参数,结合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协调控制对象特性快速实时的计算出燃煤热值;再通过计算的燃煤热值进行燃料、协调等主要控制系统燃煤热值自适应控制;最后通过改进的能量平衡方法计算锅炉负荷指令形成核心控制策略,结合快速的自适应燃煤热值控制,形成一种快速自适应燃煤热值变化的机炉协调控制方法。本发明计算的燃煤热值能在半分钟内响应燃煤热值的变化,两分钟之内自动调整机炉协调控制及子系统至相应的状态;即使在燃煤热值发生大阶跃扰动时,机炉协调控制及子系统在机组稳态、变负荷、变压力等各种工况及锅炉、汽机侧的各种扰动下,机组的协调及子系统控制不需要人工干预,仍然能控制机组负荷、压力等主参数在规定的范围内;机组的主要被控参数精度相对于原常规控制能大幅度提高,同时可提高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