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0701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210492213.5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南京华忻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生产中按设计要求控制空心玻璃微珠粒径的方法,1)测试前驱物颗粒的平均半径Re及密度ρe;2)测试前驱物颗粒在发泡阶段的失重比例K,及发泡剂产生的各气体含量,并计算前气体平均摩尔质量;3)计算HGM玻璃球壳在玻化温度时的表面张力;4)制作λ、Rt和Re关系图;5)按照设计要求的空心玻璃微珠产品粒径选择合适的前驱物密度、前驱物平均半径,并按照式关系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工艺参数,最终生产出粒径满足设计要求的空心玻璃微珠产品。本发明方法可显著提高HGM在研发、设计及生产过程的时效,同时实现对HGM粒径的实时监控,便于在HGM粒径偏离既定范围时及时调控,从而降低最终产品性能的波动,提高合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41247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011245489.0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南京华忻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4B38/10 , C04B33/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固体废弃物制备保温装饰一体化墙体材料的方法,以钨尾矿和空心玻璃微珠副产品为原材料采用球磨机湿磨至颗粒粒径
-
公开(公告)号:CN11490701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492213.5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南京华忻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生产中按设计要求控制空心玻璃微珠粒径的方法,1)测试前驱物颗粒的平均半径Re及密度ρe;2)测试前驱物颗粒在发泡阶段的失重比例K,及发泡剂产生的各气体含量,并计算前气体平均摩尔质量;3)计算HGM玻璃球壳在玻化温度时的表面张力;4)制作λ、Rt和Re关系图;5)按照设计要求的空心玻璃微珠产品粒径选择合适的前驱物密度、前驱物平均半径,并按照式关系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工艺参数,最终生产出粒径满足设计要求的空心玻璃微珠产品。本发明方法可显著提高HGM在研发、设计及生产过程的时效,同时实现对HGM粒径的实时监控,便于在HGM粒径偏离既定范围时及时调控,从而降低最终产品性能的波动,提高合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4124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45489.0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南京华忻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4B38/10 , C04B33/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固体废弃物制备保温装饰一体化墙体材料的方法,以钨尾矿和空心玻璃微珠副产品为原材料采用球磨机湿磨至颗粒粒径
-
公开(公告)号:CN11222621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247134.5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南京华忻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9K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米级球形加重材料的制备方法,选择密度≥4.8g/cm3的高纯铁精矿粉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气流分级后得到粒径分布D90为2~20μm的微粉颗粒;对制得的微粉颗粒进行施电处理,使微粉颗粒表面带有电性相同的电荷;将表面带有相同电性的微粉颗粒经微粉输送系统输送至高温球化炉内在1400~1800℃进行球形化,然后经气流输送至冷却装置完成球形微粉颗粒的表面均质化,最后通过微粉收集装置收集微米级球形加重材料。本发明原料易得,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制备的球形加重材料密度高达4.8~5.6g/cm3,粒径分布D90为2~40μm,球形率≥96%,制备的高密度、微米级球形加重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钻井液、水泥浆中。
-
公开(公告)号:CN112226214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11247134.5
申请日:2020-11-10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南京华忻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9K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米级球形加重材料的制备方法,选择密度≥4.8g/cm3的高纯铁精矿粉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气流分级后得到粒径分布D90为2~20μm的微粉颗粒;对制得的微粉颗粒进行施电处理,使微粉颗粒表面带有电性相同的电荷;将表面带有相同电性的微粉颗粒经微粉输送系统输送至高温球化炉内在1400~1800℃进行球形化,然后经气流输送至冷却装置完成球形微粉颗粒的表面均质化,最后通过微粉收集装置收集微米级球形加重材料。本发明原料易得,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制备的球形加重材料密度高达4.8~5.6g/cm3,粒径分布D90为2~40μm,球形率≥96%,制备的高密度、微米级球形加重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钻井液、水泥浆中。
-
公开(公告)号:CN11925898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96299.1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1J20/20 , B01J20/28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再生磁性多孔碳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生物质碳源作为原料经破碎、干燥得到生物质碳粉料;FeCl3·6H2O溶解于乙二醇中,加入NaAc,然后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再加入生物质碳粉料进行高温反应,分离、清洗、干燥后在保护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形成生物质碳化材料,再对生物质碳化材料进行球磨、活化,得到磁性多孔碳吸附材料,可有效去除污染物。该方法不仅成本低廉、环境友好,而且制备的磁性多孔碳材料具有合理的孔径结构、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磁性性能,适用于多种污染物的吸附处理。本发明采用生物质碳源作为原料,成本低且可再生,整个制备过程无需使用大量化学药品,减少废水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
公开(公告)号:CN116161642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568823.5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掺杂的介孔碳气凝胶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间苯二酚、间苯三酚、模板剂聚乙二醇2000、甲醛加入纯水中,搅拌溶解,得到前驱体溶液;将前驱体溶液加入含表面活性剂的白油中,乳化后,油浴加热充分反应;离心分离后得到粉末,将粉末和聚乙烯亚胺加入纯水中,油浴加热充分反应;离心分离后得到固体粉末,用纯水反复洗涤;碳化后得N掺杂的碳气凝胶微球。本发明以聚乙烯亚胺为N源,对碳气凝胶微球表面进行N原子掺杂改性,以提高载体中碳的给电子能力,同时显著提高应用中的循环稳定性,提升碳气凝胶的耐电化学腐蚀性能;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制备周期短,制备成本低,可适应大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94737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310013849.1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G4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焰法制备球形氧化铁的方法,首先将空气和氧气给入预先混合室内进行预先混合,然后将天然气和预先混合气体给入一次混合室内进行一次混合,最后将氧化铁普通粉体颗粒和一次混合气体给入二次混合室内进行二次混合,二次混合物在正压力作用下通过燃烧器喷嘴喷出,经喷嘴下方处设置的电磁打火器点火、燃烧,使不规则的氧化铁粉体颗粒表面经火焰高温区迅速熔融,在炉内负压作用下快速进入冷却区,冷凝成球状的小颗粒,通过旋风分离器和布袋除尘器收集得到最终产品球形氧化铁颗粒。本发明具有火焰温度高且温度场集中,有利于提高处理量,降低产品能耗,同时可降低天然气用量,减少烟气排放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76308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68779.8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级电容器用电极片的制备方法,原料总量按100%计时的各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多孔碳80%~90%、导电剂6%~10%、粘结剂2%~6%、增稠剂2%~4%。多孔碳为碳气凝胶,导电剂为乙炔黑,粘结剂为聚四氟乙烯和/或丁苯橡胶,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本发明通过选用碳气凝胶作为多孔碳,降低了制作出的电极片的电阻率,提高了制作出的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通过取消乙醇的加入,降低了极片的制作成本,降低了粘结剂破乳失效的可能性,进而减少粘结剂用量,且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通过改进制浆工艺、增加过滤步骤的方式,使该工艺对各类多孔碳的适应能力更强,涂布出的极片表面光滑,厚度更加均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