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一级稳压器电动卸压阀

    公开(公告)号:CN101070918A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610078896.0

    申请日:2006-0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阀门,具体涉及一种核一级稳压器电动卸压阀。其特点是,阀芯与阀杆采用带防转销的螺纹连接,结构可靠,拆装维修方便,而且阀芯相对阀杆有微小的转动和径向间隙,可以弥补配对密封面的角度加工误差和装配中的累积误差,有更好的密封性能;采用阀盖与支架一体化锻造,取消了原有的支架,将电动装置直接安装于阀盖上,使得阀体整体结构紧凑,可靠性高,且降低了整机高度和重量,提高了阀门自振频率和抗震性能。本发明可用于核电厂压水堆冷却系统(RCS)的超压保护和用来限制RCS的压力,从而对RCS的管道和设备起安全保护作用。

    核一级稳压器电动卸压阀

    公开(公告)号:CN100490019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610078896.0

    申请日:2006-0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阀门,具体是一种核一级稳压器电动卸压阀。它包括阀体、阀芯、阀杆、阀盖、填料中间引漏管、电动装置,其特点是阀杆的头部有加工好的防转凹槽,该凹槽内设有与其有合理间隙的防转销,它与防转凹槽间的间隙为阀杆与阀芯螺纹连接螺距的1/6~1/2倍,电动装置直接安装在阀盖上,填料中间引漏管安装在阀盖的中法兰外圈上。其优点是阀芯与阀杆采用带防转销的螺纹连接,结构可靠,拆装维修方便,而且阀芯相对阀杆有微小的转动和径向间隙,可弥补配对密封面的角度加工误差和装配中的累积误差,密封性好;电动装置直接安装于阀盖上,阀体整体结构紧凑可靠,降低了整机高度和重量,提高了阀门自振频率和抗震性能。本发明可用于核电厂压水堆冷却系统的超压保护。

    核一级稳压器电动卸压阀

    公开(公告)号:CN2908933Y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620115255.3

    申请日:2006-0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阀门,具体涉及一种核一级稳压器电动卸压阀。其特点是,阀芯与阀杆采用带防转销的螺纹连接,结构可靠,拆装维修方便,而且阀芯相对阀杆有微小的转动和径向间隙,可以弥补配对密封面的角度加工误差和装配中的累积误差,有更好的密封性能;采用阀盖与支架一体化锻造,取消了原有的支架,将电动装置直接安装于阀盖上,使得阀体整体结构紧凑,可靠性高,且降低了整机高度和重量,提高了阀门自振频率和抗震性能。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核电厂压水堆冷却系统(RCS)的超压保护和用来限制RCS的压力,从而对RCS的管道和设备起安全保护作用。

    中腔不贯通型球阀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21781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410242658.3

    申请日:2014-06-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球阀,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带尾翼阀座的球阀。它包括阀体,阀体的侧端通过螺栓连接有侧阀盖并通过形成压力边界,阀体的内设有球体,球体开有通腔,该通腔与阀体上的一侧流道和侧阀体上的另一侧流道相通,球体的一端连接有阀杆,另一端与枢轴连接,球体的外部设有阀座。其优点是,1)阀座带有挡流尾翼,在阀门开启过程中保证流道和中腔不直接连通;在阀门到达全开位置,保证球体内的介质不直接进入中腔;2)阀体上开有限位槽,防止阀座转动丧失功能。

    微中腔硬密封耐磨闸阀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09857A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510690364.1

    申请日:2015-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3/30 F16K3/0281 F16K3/3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阀,尤其涉及微中腔硬密封耐磨闸阀。一种微中腔硬密封耐磨闸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置用于流通的液体或气体的空腔通道,在阀体上设置阀座,阀座为两片,对称布置,两片阀座之间设置闸板,闸板的位置刚好能够实现对空腔通道的开闭控制,在阀体上设置阀盖,阀盖与阀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微中腔结构,基本消除运行过程中压力波动、温度变换中腔吸入颗粒;闸板采用了两端出头的结构,开关阀门不会有中腔吸入、挤出效应;座采取连续密封,限制颗粒在操作过程进入中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