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催化合成氨反应器及光催化合成氨反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04149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0599902.6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催化合成氨反应器及反应系统,包括依次叠合固定的基板、催化层和固定框;基板靠近催化层的一侧具有流道,所述基板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固定框远离催化层的侧面密封安装有透光层,透光层、所述催化层和所述固定框形成液流空间,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与所述液流空间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催化层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流道和所述液流空间的通孔,所述催化层上设置有光催化剂;基板靠近所述催化层的一侧连续均匀设有多个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各所述凹槽依次连通且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连通,以形成所述流道。本申请能够增加氮气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提高合成氨的转化效率。

    一种连续光催化制氢反应装置及其制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466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69254.0

    申请日:2022-0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氢反应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连续光催化制氢反应装置及其制氢方法,该装置包括反应柜、储气机构、泵体、灯板和储能机构,所述反应柜为密封透明结构;所述反应柜的内部设置有催化剂,且其分别开设有入水口和出气口;所述储气机构与所述出气口连接;所述泵体分别与所述入水口和外部供水机构连接;所述灯板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反应柜的下方;所述储能机构与所述灯板电连接。本发明的反应装置可以实现连续的光催化反应,保证制氢的连续性,提高了制氢的效率。

    一种氢燃料电池发电联合电解水制氢的氢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5464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391953.9

    申请日:2024-0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发电联合电解水制氢的氢储能系统,包括新能源发电系统、电解水制氢系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以及氢气储存系统;所述新能源发电系统用于对所述电解水制氢系统提供电能;所述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用于对所述电解水制氢系统和/或电网提供电能;所述氢气储存系统,用于将所述电解水制氢系统提供的氢气进行提纯压缩后进行储存,并将所述氢气输送至外界气站和/或输送至所述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进行发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增强电网安全运行稳定性;在电力需求增加时则通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利用氢气进行发电,向电网输送电力,以“电‑氢‑电”的能量转移形式实现电网的削峰填谷,利于城市内的能源转换整合。

    氢液化装置中三级正-仲氢转化工艺及其系统与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2941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11228.6

    申请日:2024-03-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氢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氢液化装置中三级正‑仲氢转化工艺及其系统与设计方法,转化步骤如下:S1原料氢气依次经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的换热管道进行换热冷却,然后进入第一正‑仲氢转化器进行等温转化;S1中转化后的氢气依次经过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中的换热管道进行换热冷却,然后进入第二正‑仲氢转化器进行绝热转化;S2中转化后的氢气再经过第四换热器中的换热管道进行换热冷却,随后进入第五换热器的换热管道进行换热冷却,然后进入第三正‑仲氢转化器进行绝热转化;S3中转化后的氢气再进入第五换热器的换热管道进行换热冷却,最后经节流阀减压形成液氢。本发明系统简单,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一种光催化合成氨反应器及光催化合成氨反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0414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599902.6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催化合成氨反应器及反应系统,包括依次叠合固定的基板、催化层和固定框;基板靠近催化层的一侧具有流道,所述基板前侧面和后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流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固定框远离催化层的侧面密封安装有透光层,透光层、所述催化层和所述固定框形成液流空间,所述固定框上设置有与所述液流空间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催化层上设置有多个连通所述流道和所述液流空间的通孔,所述催化层上设置有光催化剂;基板靠近所述催化层的一侧连续均匀设有多个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各所述凹槽依次连通且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连通,以形成所述流道。本申请能够增加氮气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提高合成氨的转化效率。

    液化空气储能耦合氢液化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60252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120138.4

    申请日:2023-0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液化空气储能耦合氢液化系统,包括液化空气储能系统、氢液化系统、蓄冷装置、储热装置和电网;所述液化空气储能系统与所述电网连接,用于为电网输送电能;所述氢液化系统用于将氢气生产成液氢;所述蓄冷装置与所述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和氢液化系统连接,用于存储冷量,并将冷量输送至指定环节;所述储热装置与所述液化空气储能系统和氢液化系统连接,用于存储热量,并将热量输送至指定环节。本发明利用氢液化系统的废弃热量增加液化空气储能发电量,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一种固体低温蓄冷器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199589U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320082362.4

    申请日:2023-01-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冷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固体低温蓄冷器,包括罐体,罐体的第一端设有低温流体管道,罐体的第二端设有常温流体管道,罐体的内腔自低温流体管道的一侧向常温流体管道的一侧依次填充有第一固体蓄冷层、第二固体蓄冷层和第三固体蓄冷层,第一固体蓄冷层与第二固体蓄冷层之间、第二固体蓄冷层与第三固体蓄冷层之间均夹设有隔热层,第一固体蓄冷层的比热容大于第二固体蓄冷层的比热容,第二固体蓄冷层的比热容大于第三固体蓄冷层的比热容;本实用新型能使得罐体内部温度梯度维持,避免罐体内部温度趋向一致,有效充分回收流体的冷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