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68501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10545847.X
申请日:2010-11-1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H01M8/04
CPC分类号: Y02P70/56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备一体式可再生燃料电池MEA时对催化膜的保护方法,采用带有弹性耐温垫片的金属夹板和带有耐温胶膜的保护条相结合的方法,来减小扩散层及密封构件对催化膜的剪切力,可明显提高膜电极三合一的使用寿命,解决了膜电极密封构件及扩散层,特别是金属材料扩散层对催化膜的剪切破坏问题。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可靠性高,而且无需特殊设备,非常利于商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468501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010545847.X
申请日:2010-11-1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H01M8/04
CPC分类号: Y02P70/56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备一体式可再生燃料电池MEA时对催化膜的保护方法,采用带有弹性耐温垫片的金属夹板和带有耐温胶膜的保护条相结合的方法,来减小扩散层及密封构件对催化膜的剪切力,可明显提高膜电极三合一的使用寿命,解决了膜电极密封构件及扩散层,特别是金属材料扩散层对催化膜的剪切破坏问题。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可靠性高,而且无需特殊设备,非常利于商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479955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557659.9
申请日:2010-11-22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用于制备膜电极三合一的热压夹具,该夹具包括相互压合的上夹板(6)和下夹板(7),其中,所述下夹板(7)的压合表面上具有凹槽(8),该凹槽(8)的形状与所要制备的膜电极三合一的形状相匹配以适于容纳组成所述膜电极三合一的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膜电极三合一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进行放置、压合和热压膜电极三合一的组件的操作时,膜电极三合一的组件的密封框受到所述凹槽的限制。因此一方面在放置操作时能够保证所述密封框的准确定位;另一方面在压合和热压操作时能够防止两密封框的相对位置因两夹板的相对位置的微小变化而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479955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010557659.9
申请日:2010-11-22
申请人: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用于制备膜电极三合一的热压夹具,该夹具包括相互压合的上夹板(6)和下夹板(7),其中,所述下夹板(7)的压合表面上具有凹槽(8),该凹槽(8)的形状与所要制备的膜电极三合一的形状相匹配以适于容纳组成所述膜电极三合一的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膜电极三合一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进行放置、压合和热压膜电极三合一的组件的操作时,膜电极三合一的组件的密封框受到所述凹槽的限制。因此一方面在放置操作时能够保证所述密封框的准确定位;另一方面在压合和热压操作时能够防止两密封框的相对位置因两夹板的相对位置的微小变化而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343644A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710012101.0
申请日:2007-07-1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微生物油脂的方法,将玉米秸秆水解,水解液浓缩至总还原糖浓度在20g/L以上,在其中添加0-0.4g/L磷酸二氢钾和0-1.5g/L七水硫酸镁,灭菌后按体积比为5-20%接入产油微生物种子液,通气培养52-120小时,至发酵液中总还原糖浓度降至1%以下时停止,离心收集菌体,经常规的有机溶剂提取方法获得微生物油脂。每100g玉米秸秆可获得含油率为15%-66%的含油微生物干菌体16-28g,经提取可获得微生物油脂2.4-18.5g。本发明原料廉价、工艺简便、方法易行,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资源、几乎不额外占用耕地、可连续生产的微生物油脂制备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940021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510047287.4
申请日:2005-09-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0G3/00
CPC分类号: Y02P30/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物柴油,具体地说是一种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以含油微生物菌体为原料,用低碳醇作为酯交换剂,用无机酸作为催化剂,经转酯化反应后,反应混合物冷却、过滤、液相提纯后,获得生物柴油。本发明是直接用含油微生物菌体进行转酯化反应,可以替代用提取的油脂为原料进行的转酯化反应,它没有了从原料中提取油脂的工艺过程,因此降低了过程成本,缩短了工艺,为生物柴油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原料来源,而且提供了一种直接从含油原料中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274044C
公开(公告)日:2006-09-06
申请号:CN03133536.5
申请日:2003-05-3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及其制备工艺;构成电极催化层的各组分在电极的Z方向(垂直于催化层的方向)上呈梯度分布,宏观上电极催化层分多层结构,例如至少分两层结构,第一层结构由第一催化活性金属同憎水剂及导电离子聚合物组成部分憎水催化层;第二层结构由第二催化活性金属同导电离子聚合物组成亲水催化层,两层复合组成部分憎水部分亲水复合电极。这种电极结构在保持足够的电子传导和质子传递能力的同时,还增强气体特别是以空气作氧化剂时的传质能力,扩大了催化反应有效的三相界面,提高了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371767A
公开(公告)日:2002-10-02
申请号:CN01106252.5
申请日:2001-02-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分类号: B09B3/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应用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有机垃圾生物处理发酵剂。本发明是按重量计取植物乳杆菌1~3;嗜热链球菌2~6;热带假丝酵母1~2;绿色木霉1~5,四种菌混制成粉剂。本发明针对城市生活有机垃圾,采用高效菌种粉状发酵剂代替粪便、污泥等自然接种物发酵的方法,通过微生物共生原理以及代谢产物的协调作用将生活有机垃圾进行有效降解,使之无害化,并进一步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其发酵周期缩短15~20天,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增加2~5倍。
-
公开(公告)号:CN1062603C
公开(公告)日:2001-02-28
申请号:CN96115070.X
申请日:1996-01-3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摘要: 一种酶法生产D-对羟基苯甘氨酸的膜反应技术是采用中空纤维或平板微滤、超滤膜反应器固定化含有氨甲酰水解酶或同时含有二氢嘧啶酶的微生物细胞,转化DL-对羟基苯海因为D-对羟基苯甘氨酸。整细胞经交联、絮凝处理后截留固定化在膜反应器的一侧,可使胞内酶-氨甲酰水解酶的半衰期提高3~5倍。该膜反应器的应用,实现了反应液与微生物细胞的分离,使微生物细胞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减轻因扔弃微生物细胞所带来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1773826B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0910010089.9
申请日:2009-01-1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金属氧化物为载体的燃料电池用催化剂及其应用,作为载体的金属氧化物同时具有催化氧析出功能,于其上担载具有催化氧还原功能的贵金属,贵金属纳米粒子在金属氧化物载体表面高度分散,其中贵金属在催化剂中所占的质量分数为2%~70%。该催化剂单独,或者以一定比例与铂黑混合,应用于一体式可再生燃料电池双效氧电极,与传统的铂黑和催化氧析出反应的氧化物的机械混合物相比,均使电池的燃料电池与水电解性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其中,在燃料电池方面,其性能接近商业化Pt/C催化剂。将该催化剂应用于燃料电池氧电极,可有效解决由于载体腐蚀而造成的催化剂活性下降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