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飘窗的安装结构与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52614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1810235282.1

    申请日:2018-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预制飘窗的安装结构与安装方法,本安装结构包括预制飘窗、预制外墙、预留孔、定位预埋件、连接件、保温层和保护层。本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预制飘窗上设预留孔,在预制飘窗的外部设保温层、保护层;飘窗预留洞口上设定位预埋件,在预制外墙的外部设保温层、保护层;c.将预制飘窗嵌入飘窗预留洞口,并将预制飘窗的保温层、保护层同预制外墙的保温层、保护层整齐拼接;d.用连接件穿过预留孔与定位预埋件连接,实现预制飘窗在预制外墙上的固定,并在各连接间隙处注射密封胶。本发明的优点:将预制飘窗一体化预制,安装结构简单,有效缩短飘窗的施工工期。

    一种智能化建筑垃圾分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629795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910001172.3

    申请日:2019-0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化建筑垃圾分类装置,每个楼层均设有楼层垃圾口,相邻楼层垃圾口之间通过运输通道连接,最下部的楼层垃圾口或运输通道下部设有建筑垃圾运输通道和装修垃圾运输通道,建筑垃圾运输通道和装修垃圾运输通道之间设有电动挡板装置,建筑垃圾运输通道下部设有粒径分离通道,粒径分离通道和装修垃圾运输通道下部均设有移动垃圾收集车。发明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强大的智能化分类能力,实现了建筑垃圾分阶段、分类型、分粒径的自动高效分类功能,同时在降噪、抑尘、安全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

    装配式叠合结构体系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20878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1811198660.X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叠合结构体系,包括竖向连接构件和水平连接构件,竖向连接构件和水平构件均包括预制剪力墙和预制楼板,预制剪力墙的上下端面和左右端面为四个剪力墙连接端面,预制楼板的前后左右端面为四个楼板连接端面,所述预制剪力墙包括中空预制叠合混凝土剪力墙和实心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所述楼板连接端面、剪力墙连接端面均设置有若干个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为环形锚固钢筋或/和弯折锚固钢筋。本发明设计多种预制剪力墙配合两种不同的预制楼板,构成一种搭配方法多样的装配式叠合结构体系,结构设计巧妙、强度高、工序简单、施工效率高。

    一种市政施工GSM照明系统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40554A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1181663.7

    申请日:2019-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市政施工GSM照明系统。包括照明灯系统、电源系统、CL4-GSM控制器、物联网卡和移动终端;照明灯系统包括多路并联线路以及在每条线路上串联的灯具,每路线路上设有继电器,照明灯系统与电源系统电连接;电源系统用于为照明灯系统和CL4-GSM控制器供电;CL4-GSM控制器与照明灯系统通过电路控制连接,具有供物联网卡插入的插槽并与物联网卡连接,物联网卡通过云端与安装有专用APP的移动终端控制连接;移动终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操作APP,进而发送指令给物联网卡,APP上具有一键控制功能、单路控制功能和定时控制功能。大大方便了施工现场的照明灯的控制,也实现了省电节能的目的,还能同时控制多个施工现场的照明灯系统。

    一种环筋扣合锚接装配式剪力墙叠合结构体系及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80797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347972.2

    申请日:2018-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筋扣合锚接装配式剪力墙叠合结构体系及安装方法,包括竖向构件连接和水平构件连接,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包括中空预制叠合混凝土剪力墙和预制叠合楼板,中空预制叠合混凝土剪力墙之间通过环形锚固钢筋相互连接,预制楼板水平连接在每层中空预制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的顶端,中空预制叠合混凝土剪力墙包括两页对称设置的薄剪力墙,薄剪力墙内通长钢筋为封闭环形钢筋,封闭环形钢筋露出混凝土四周表面表现为环形锚固钢筋,预制楼板四周设置有与中空预制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相扣合的环形锚固钢筋或直筋。本发明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整体性、抗震性及防水性能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叠合结构体系及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84030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197568.1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叠合结构体系及安装方法,解决了现有装配剪力墙施工难度大、缺乏整体性及防水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竖向构件连接和水平构件连接,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均包括中空预制叠合混凝土剪力墙和预制楼板,中空预制叠合混凝土剪力墙通过弯折锚固钢筋相互水平连接及竖向连接,预制楼板水平连接在每层中空预制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的顶端,中空预制叠合混凝土剪力墙包括两页对称设置的薄剪力墙,预制楼板四周设置有与中空预制叠合混凝土剪力墙相扣合的弯折锚固钢筋。本发明施工简单、施工效率高且防水性能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混凝土预制件对接系统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20787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11180110.X

    申请日:2019-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凝土预制件对接系统,涉及建筑预制件的对接领域,包括部分锚固在地面上的桩基部和用于与所述桩基部纵向对接的预制件,所述桩基部两侧固设有定位支架,两个所述定位支架的相对端面上升降装配有定位件,两个所述定位组件相对端面设有多个用于环扣在锚固筋上的扣件,所述桩基部及所述预制件的上端均延伸有梯形结构的凸起部,所述预制件的下端部适应所述凸起部形成凹陷部,所述定位件的两平行侧边相对其连接侧边铰接装配,所述定位支架包括纵向设置的竖架和横向设置的横架,所述竖架通过其底端相对所述横架横向滑动连接,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件对接过程中锚固筋对接不便的问题,提高预制件的对接效率。

    混凝土预制件对接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20787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80110.X

    申请日:2019-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凝土预制件对接系统,涉及建筑预制件的对接领域,包括部分锚固在地面上的桩基部和用于与所述桩基部纵向对接的预制件,所述桩基部两侧固设有定位支架,两个所述定位支架的相对端面上升降装配有定位件,两个所述定位组件相对端面设有多个用于环扣在锚固筋上的扣件,所述桩基部及所述预制件的上端均延伸有梯形结构的凸起部,所述预制件的下端部适应所述凸起部形成凹陷部,所述定位件的两平行侧边相对其连接侧边铰接装配,所述定位支架包括纵向设置的竖架和横向设置的横架,所述竖架通过其底端相对所述横架横向滑动连接,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制件对接过程中锚固筋对接不便的问题,提高预制件的对接效率。

    一种后浇带混凝土临时支撑柱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593311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1014051.9

    申请日:2019-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后浇带混凝土临时支撑柱。包括现场浇筑的混凝土柱体,混凝土柱体的上端设置在后浇带相交的主梁及次梁的端部,混凝土柱体的下端支撑在地下室底板上。采用现浇混凝土临时支撑柱作为后浇带的支撑,与原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具备稳固支撑的优点,避免虚撑或不撑的现象。支撑稳定后,后浇带悬挑端可提前拆模,节省周转料具,同时节省地下室空间,地下施工材料转运方便。待后浇带封闭达到强度后,采用绳锯将支撑柱按尺寸切割,可用于部分门洞过梁以及窗户压顶。顶板后浇带两侧悬臂梁板末端设混凝土柱的支撑体系不仅避免了传统钢管架模板支撑体系的材料变形,模板材料损耗更换对悬臂梁板受力的影响,而且提高了支撑架材料的周转效率。

    铝模板施工工艺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351439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610744843.1

    申请日:2016-08-29

    Abstract: 一种铝模板施工工艺及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模板施工困难,操作复杂,施工成本高,防护困难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按照以下步骤实施:第一步:确定铝模板设计方案;第二步:铝合金模板资源配置;第三步:测量方法;第四步:施工顺序;第五步:铝模板安装;第六步:铝模板拆除;本发明工艺严谨,按照本工艺进行的铝模板施工方案相对于传统的工艺方法具有极大的进步,能够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减少施工中存在的弊病,提高工作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