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水杨醛邻苯二胺合铁@Cu-BT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8009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470118.6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水杨醛邻苯二胺合铁@Cu‑BT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先合成双水杨醛邻苯二胺合铁分子,再将双水杨醛邻苯二胺合铁分子与合成Cu‑BTC所需的原料混合、水热反应;最后,依次经过离心、洗涤和干燥处理而成的。所述复合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其比表面积高达1503.6m2g‑1,与Cu‑BTC材料相比,该复合材料的微孔体积达到0.6cm3g‑1,占总孔体积的86.9%。更多微孔的形成有利于混合气体的吸附分离。

    一种多功能煤岩模拟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7521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38593.6

    申请日:2020-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煤岩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注入机构、模拟机构以及测量机构,所述注入机构包括注气组件以及注固液组件;所述模拟机构包括可视化模拟装置,所述可视化模拟装置包括煤岩模型、第一温压控制装置以及摄像装置,所述煤岩模型具有孔喉腔;所述摄像装置与所述煤岩模型相对设置;所述测量机构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接且用于测量从所述第一出料口排出的气体的体积。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注气组件及注固液组件的配合使用,在传统的气-液流渗透的基础上增加了固相流,从而能更好地模拟真实煤岩的流体渗流过程;同时,通过可视化模拟装置可直观地展示煤岩中流体渗流过程,从而便于了解煤岩中流体渗透的微观过程。

    一种用于换热器设计的锯齿型翅片换热特性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38414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66311.0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换热器设计的锯齿型翅片换热特性预测方法,先确定流动换热工况和锯齿型翅片的结构参数值,根据流动换热工况查取水的热物性,再计算无量纲参数,并确定在关联式的应用范围内;根据结构参数计算锯齿型翅片通道的水力直径Dh和无量纲结构参数φ,结合水的热物性及流动工况计算Re数和Pr数,并确定Re数和Pr数在关联式的应用范围内;根据j因子关联式,通过迭代计算求得锯齿型翅片通道内水的换热j因子。本发明基于大量实验数据,能够在较宽的结构参数范围内准确预测锯齿型翅片通道内水的j因子,不仅有利于设计用于换热介质为水的、更加符合实际使用性能的锯齿形翅片换热器,而且有利于降低翅片材料用量,节约生产成本。

    一种环路热管系统根据液位控制加热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3982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910868488.2

    申请日:2019-09-1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系统根据液位控制加热的方法,第一热管、第二热管的蒸发部内部分别设置液位感知元件,用于检测第一热管、第二热管蒸发部内的流体的液位,所述液位感知元件与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流体的液位来控制烟气是否对第一热管、第二热管进行加热。本发明通过液位感知元件检测的液位,能够在满足一定的液位情况下,内部的流体的蒸发基本达到了饱和,内部流体的体积也基本变化不大,此种情况下,内部流体相对稳定,此时的管束振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调整,使其进行振动,从而停止加热,从而切换到另一个热管中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根据液位不断的在热管中交替加热,从而形成热管的不断的振动除垢和换热。

    一种环路热管系统根据温度控制加热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3981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910868487.8

    申请日:2019-09-1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系统根据温度控制加热的方法,第一热管、第二热管内部设置温度感知元件,用于检测电加热装置内部的温度,所述温度感知元件与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温度来控制烟气是否对第一热管、第二热管进行加热。本发明通过温度感知元件检测的温度,能够在满足一定的温度情况下,内部的流体的蒸发基本达到了饱和,内部流体的体积也基本变化不大,此种情况下,内部流体相对稳定,此时的管束振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调整,使其进行振动,从而停止加热,从而切换到另一个热管中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根据温度不断的在热管中交替加热,从而形成热管的不断的振动除垢和换热。

    一种环路热管系统根据液位控制加热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3982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0868488.2

    申请日:2019-09-1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系统根据液位控制加热的方法,第一热管、第二热管的蒸发部内部分别设置液位感知元件,用于检测第一热管、第二热管蒸发部内的流体的液位,所述液位感知元件与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流体的液位来控制烟气是否对第一热管、第二热管进行加热。本发明通过液位感知元件检测的液位,能够在满足一定的液位情况下,内部的流体的蒸发基本达到了饱和,内部流体的体积也基本变化不大,此种情况下,内部流体相对稳定,此时的管束振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调整,使其进行振动,从而停止加热,从而切换到另一个热管中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根据液位不断的在热管中交替加热,从而形成热管的不断的振动除垢和换热。

    一种多功能煤岩模拟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175211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010038593.6

    申请日:2020-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煤岩模拟实验装置,包括注入机构、模拟机构以及测量机构,所述注入机构包括注气组件以及注固液组件;所述模拟机构包括可视化模拟装置,所述可视化模拟装置包括煤岩模型、第一温压控制装置以及摄像装置,所述煤岩模型具有孔喉腔;所述摄像装置与所述煤岩模型相对设置;所述测量机构与所述第一出料口连接且用于测量从所述第一出料口排出的气体的体积。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注气组件及注固液组件的配合使用,在传统的气‑液流渗透的基础上增加了固相流,从而能更好地模拟真实煤岩的流体渗流过程;同时,通过可视化模拟装置可直观地展示煤岩中流体渗流过程,从而便于了解煤岩中流体渗透的微观过程。

    一种放热管组管径变化的环路热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93633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1910741201.X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放热管组管径变化的环路热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热管,所述热管包括蒸发部和冷凝部,所述冷凝部包括冷凝管和放热管组,沿着流体通道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放热管组设置为多个,沿着流体通道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放热管组的管径不断变大。本发明提出了新式结构的余热利用环路热管装置,通过放热管组的管径变大,可以保证更多的蒸汽通过上部进入放热管组,保证沿着流体流动方向,因为蒸汽量大以及振动效果好,从而使得整体换热均匀。

    一种环路热管系统根据温度控制加热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398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0868487.8

    申请日:2019-09-1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路热管系统根据温度控制加热的方法,第一热管、第二热管内部设置温度感知元件,用于检测电加热装置内部的温度,所述温度感知元件与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控制器根据检测的温度来控制烟气是否对第一热管、第二热管进行加热。本发明通过温度感知元件检测的温度,能够在满足一定的温度情况下,内部的流体的蒸发基本达到了饱和,内部流体的体积也基本变化不大,此种情况下,内部流体相对稳定,此时的管束振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调整,使其进行振动,从而停止加热,从而切换到另一个热管中进行加热。从而使得根据温度不断的在热管中交替加热,从而形成热管的不断的振动除垢和换热。

    一种测量翅片表面流动沸腾气泡分布及运动的可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19388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40323.6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测量翅片表面流动沸腾气泡分布及运动的可视装置,由一体式单列翅片通道测试件、阶梯式透明视窗、密封环与固定块以及包覆底座组成。测试件包括观测区、换热区、测温区和聚热区。观测区有3个观测窗口,换热区内翅片顶部不与其他结构连接,翅片两端与进出口不连接。测温区设置测温孔,聚热区的斜面两端布置固定孔。透明视窗与测试件窗口间隙对合,方形环状固定块配合方形密封环密进行封测。可接转向器的包覆底座将测试件聚热区及加热器包裹固定。本发明实现对不同流向时翅片表面流动沸腾气泡的分布及运动进行多角度观测,助于理解翅片表面沸腾气泡成核及运动特性,把握翅片表面沸腾换热规律,促进翅片式相变换热结构的设计开发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