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92840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110334851.6
申请日:2011-10-28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30
Abstract: 一种多源自增海量数据文件实时采集方法,采用多线程技术并行采集数据源上的自增数据文件,采用文件切片技术和文件续传技术对所述的自增数据文件按时间切片,每次采集自增数据文件的增量部分。根据数据生成周期、预估数据文件大小及业务需求设定采集时间间隔,按设定的采集时间间隔,以定期轮询的方式检查服务器数据源当前周期的数据文件,采用文件切片技术和文件续传技术采集增量数据,以小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到本地,并且记录当前时刻文件字节大小作为下次轮询采集的起始位置。本发明每次采集增量部分,实现多源自增海量数据文件实时采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集电信数据延迟时间长、实时性差、影响服务器负载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194718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319547.1
申请日:2017-05-09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30/0261 , G06F17/3087
Abstract: 一种基于移动用户位置和用户行为的商圈信息推送方法,涉及移动网络技术领域,所解决的是避免信息无目的性推送和过多垃圾信息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先获取移动网络的用户数据,并对所获取的用户数据实施数据清洗;再对清洗后的实时/准实时移动网络用户数据进行用户位置坐标定位,从而找出移动网络用户当前位置所在的商圈;同时构建移动网络用户的历史上网行为偏好画像模型,从而得到移动网络用户的上网行为偏好向量;然后再将移动网络用户的上网行为偏好向量与所在商圈内的商户信息进行相似度匹配分析,并通过移动网络将相似度最高的各个商户的商户信息推送给移动网络用户。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实现针对性的有效推送,有效避免推送过多垃圾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4917562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88340.3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B10/03 , H04B10/035
Abstract: 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数据自愈环网组网系统,包括一个主站点设备和多个远端站点光接入设备,主站点设备和任意一个远端站点光接入设备中各自设置有两个光口,主站点设备和多个主站点设备组成一传输压缩视频业务数据或其它以太网业务数据的环状网络链路,光纤发生断路故障时,主站点设备和多个主站点设备可继续通讯。同时,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将多个远端站点光接入设备的以太网数据通过同一光纤进行传输,简化了传输线路,提升了传输能力,主站点设备实现时隙的自动分配,协调多个远端站点光接入单元与主站点设备正常工作,解决了大负荷传输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092840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334851.6
申请日:2011-10-28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30
Abstract: 一种多源自增海量数据文件实时采集方法,采用多线程技术并行采集数据源上的自增数据文件,采用文件切片技术和文件续传技术对所述的自增数据文件按时间切片,每次采集自增数据文件的增量部分。根据数据生成周期、预估数据文件大小及业务需求设定采集时间间隔,按设定的采集时间间隔,以定期轮询的方式检查服务器数据源当前周期的数据文件,采用文件切片技术和文件续传技术采集增量数据,以小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到本地,并且记录当前时刻文件字节大小作为下次轮询采集的起始位置。本发明每次采集增量部分,实现多源自增海量数据文件实时采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集电信数据延迟时间长、实时性差、影响服务器负载和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4652392U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20361921.0
申请日:2015-05-29
Applicant: 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B10/275 , H04B10/03
Abstract: 一种基于光纤传输的数据自愈环网组网装置,包括一个主站点设备和多个远端站点光接入设备,主站点设备和任意一个远端站点光接入设备中各自设置有两个光口,主站点设备和多个主站点设备组成一传输压缩视频业务数据或其它以太网业务数据的环状网络链路,光纤发生断路故障时,主站点设备和多个主站点设备可继续通讯。同时,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将多个远端站点光接入设备的以太网数据通过同一光纤进行传输,简化了传输线路,提升了传输能力,主站点设备实现时隙的自动分配,协调多个远端站点光接入单元与主站点设备正常工作,解决了大负荷传输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