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62282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010414340.4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模拟高温下熔融物瞬态反应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设置于外罩内的水冷坩埚、加热系统、辅助系统和设置于外罩外的测量系统、气氛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熔融物在高纯度条件下的非接触式,并且通过分区加热模式,保证试验进程与实际的进程保持一致。通过对不同反应时间下熔融物进行取样,可以研究熔融氧化物和金属之间的反应进程,获得可能的熔融物状态。该熔融物状态对于评价IVR策略的有效性,提升反应堆的安全性具有支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883272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18184.0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7/112 ,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温熔化工质密度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石墨坩埚(6)、保温系统、温度测量及观测系统、密度测量系统、辅助系统和耐高温石英外罩(1);利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和设计的试验装置,能够将熔化工质最高加热到3000K,并且在线测量其密度值。本发明能够有效弥补当前核电厂严重事故分析所存在的熔化工质密度数据不精确的问题,提高严重事故分析的整体准确性,为建立有效的严重事故缓解措施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799187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1037516.3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安全壳惰化防止氢气风险的方法,其包括利用安全壳惰化装置以防止安全壳内的氢气风险,或借用反应堆的系统和管线以防止安全壳内的氢气风险。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安全壳惰化防止氢气风险的方法,在注入惰化气体之前,安全壳处于常规的环境条件,方便维护和检修。当注入惰化气体之后能够防止安全壳内出现氢气风险。该方法同时免去了维持安全壳长期惰化所需的配套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7767971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711034358.6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功率反应堆安全壳内氢气控制方法,其在安全壳内布置消氧装置,所述消氧装置包括消氧容器、消氧容器入口、消氧容器出口、顶部挡板和侧面挡板;所述消氧容器入口和所述消氧容器出口设置在所述消氧容器上,所述顶部挡板和所述侧面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消氧容器的顶部和侧面,经配置以起到保护及保证气体顺畅流通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小功率反应堆安全壳内氢气控制方法,在事故下及时启动该消氧装置,通过消耗安全壳内的氧气,使得安全壳内的氧气浓度低于满足氢气燃烧的限值,达到不可燃烧的环境条件,消除安全壳内的氢气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562282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414340.4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模拟高温下熔融物瞬态反应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设置于外罩内的水冷坩埚、加热系统、辅助系统和设置于外罩外的测量系统、气氛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熔融物在高纯度条件下的非接触式,并且通过分区加热模式,保证试验进程与实际的进程保持一致。通过对不同反应时间下熔融物进行取样,可以研究熔融氧化物和金属之间的反应进程,获得可能的熔融物状态。该熔融物状态对于评价IVR策略的有效性,提升反应堆的安全性具有支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767971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034358.6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功率反应堆安全壳内氢气控制方法,其在安全壳内布置消氧装置,所述消氧装置包括消氧容器、消氧容器入口、消氧容器出口、顶部挡板和侧面挡板;所述消氧容器入口和所述消氧容器出口设置在所述消氧容器上,所述顶部挡板和所述侧面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消氧容器的顶部和侧面,经配置以起到保护及保证气体顺畅流通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小功率反应堆安全壳内氢气控制方法,在事故下及时启动该消氧装置,通过消耗安全壳内的氧气,使得安全壳内的氧气浓度低于满足氢气燃烧的限值,达到不可燃烧的环境条件,消除安全壳内的氢气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530610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424380.3
申请日:2020-12-0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 G21C15/12 , G21C15/24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提高压力容器外临界热流密度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在不依靠外界交流电的条件下,搅混反应堆压力容器外壁面与保温层之间的流体,使得保温层侧的冷流体冷却压力容器外壁面,降低壁面侧的含汽率,能在事故初期大幅度的提高反应堆压力容器外的CHF值;即使在蓄电池耗尽的条件下,依靠堆腔内流体的自然循环,也能搅混保温层与压力容器壁面之间的流体,少量提高压力容器外壁面的CHF值,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