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扇形贴附功能的视神经可植入神经接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93592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210282827.7

    申请日:2012-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植入视神经接口装置,包括刺激电极阵列单元和贴附单元。其中,贴附单元包括扇形贴附部分和神经贴附部分,扇形贴附部分用于贴附在眼球后壁上,神经贴附部分用于贴附在视神经上。神经贴附部分上具有孔,刺激电极阵列单元嵌入该孔中以固定在贴附单元上。刺激电极阵列单元的各电极露出该孔以刺入视神经。本发明的可植入视神经接口装置的扇形贴附部分确保了该装置能够长期、稳定地固定贴附于眼球后壁,本发明的可植入视神经接口装置的电极能够在视神经上产生均匀、多层的神经电刺激。另外,本发明具有电极空间分辨率高、生物相容性好、植入容易、手术风险小等优点。

    一种具有扇形贴附功能的视神经可植入神经接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93592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282827.7

    申请日:2012-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植入视神经接口装置,包括刺激电极阵列单元和贴附单元。其中,贴附单元包括扇形贴附部分和神经贴附部分,扇形贴附部分用于贴附在眼球后壁上,神经贴附部分用于贴附在视神经上。神经贴附部分上具有孔,刺激电极阵列单元嵌入该孔中以固定在贴附单元上。刺激电极阵列单元的各电极露出该孔以刺入视神经。本发明的可植入视神经接口装置的扇形贴附部分确保了该装置能够长期、稳定地固定贴附于眼球后壁,本发明的可植入视神经接口装置的电极能够在视神经上产生均匀、多层的神经电刺激。另外,本发明具有电极空间分辨率高、生物相容性好、植入容易、手术风险小等优点。

    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及其电极接口、灌塑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1337110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041670.2

    申请日:2008-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及其电极接口、灌塑模具,电极阵列包括刺激电极片、电极导线、电极接口、刺激结点,多个刺激电极片设在整个刺激电极在同一深度,每个刺激电极片通过各自单独的电极导线连接至电极接口,刺激电极片围合成柱状的刺激结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刺激结点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塑封、连接共同组成电极阵列。电极接口的公接口连接至刺激电极片一端,母接口连接至刺激器一端。灌塑模具两端开口,一端作为导线进入端,另一端进行灌塑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中间有内芯。本发明解决了电极尺寸限制和刺激通道多路化之间的矛盾,保证刺激方式的立体化和刺激区域的最优化。

    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的灌塑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1708641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0910309783.0

    申请日:2008-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的灌塑模具,电极阵列包括刺激电极片、电极导线、电极接口、刺激结点,多个刺激电极片设在整个刺激电极在同一深度,每个刺激电极片通过各自单独的电极导线连接至电极接口,刺激电极片围合成柱状的刺激结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刺激结点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塑封、连接共同组成电极阵列。电极接口的公接口连接至刺激电极片一端,母接口连接至刺激器一端。灌塑模具两端开口,一端作为导线进入端,另一端进行灌塑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中间有内芯。本发明解决了电极尺寸限制和刺激通道多路化之间的矛盾,保证刺激方式的立体化和刺激区域的最优化。

    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及其电极接口、灌塑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1337110B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810041670.2

    申请日:2008-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及其电极接口、灌塑模具,电极阵列包括刺激电极片、电极导线、电极接口、刺激结点,多个刺激电极片设在整个刺激电极在同一深度,每个刺激电极片通过各自单独的电极导线连接至电极接口,刺激电极片围合成柱状的刺激结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刺激结点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塑封、连接共同组成电极阵列。电极接口的公接口连接至刺激电极片一端,母接口连接至刺激器一端。灌塑模具两端开口,一端作为导线进入端,另一端进行灌塑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中间有内芯。本发明解决了电极尺寸限制和刺激通道多路化之间的矛盾,保证刺激方式的立体化和刺激区域的最优化。

    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

    公开(公告)号:CN101708353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309782.6

    申请日:2008-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电极阵列包括刺激电极片、电极导线、电极接口、刺激结点,多个刺激电极片设在整个刺激电极在同一深度,每个刺激电极片通过各自单独的电极导线连接至电极接口,刺激电极片围合成柱状的刺激结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刺激结点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塑封、连接共同组成电极阵列。电极接口的公接口连接至刺激电极片一端,母接口连接至刺激器一端。灌塑模具两端开口,一端作为导线进入端,另一端进行灌塑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中间有内芯。本发明解决了电极尺寸限制和刺激通道多路化之间的矛盾,保证刺激方式的立体化和刺激区域的最优化。

    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

    公开(公告)号:CN101708353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0910309782.6

    申请日:2008-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电极阵列包括刺激电极片、电极导线、电极接口、刺激结点,多个刺激电极片设在整个刺激电极在同一深度,每个刺激电极片通过各自单独的电极导线连接至电极接口,刺激电极片围合成柱状的刺激结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刺激结点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塑封、连接共同组成电极阵列。电极接口的公接口连接至刺激电极片一端,母接口连接至刺激器一端。灌塑模具两端开口,一端作为导线进入端,另一端进行灌塑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中间有内芯。本发明解决了电极尺寸限制和刺激通道多路化之间的矛盾,保证刺激方式的立体化和刺激区域的最优化。

    基于视盘微电极阵列的视觉假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96583B

    公开(公告)日:2011-06-29

    申请号:CN200810201920.4

    申请日:2008-10-30

    Abstract: 一种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的基于视盘微电极阵列的视觉假体装置,包括:微电极阵列基底、微电极阵列、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视网膜钉,其中,微电极阵列基底的两端各设一个视网膜钉过孔,中间位置设有18个电极过孔,视网膜钉穿过视网膜钉过孔将微电机阵列基底固定在视网膜的视盘上,微电极阵列由18根电极丝组成,18根电极丝固定于微电极阵列基底中央的电极过孔中,电极丝的一端通过电极导线与体外相连,盖板覆盖于微电极阵列基底的电极过孔上方,以固定微电极阵列。本发明应用于产生人工视觉,是帮助视网膜失明患者重新获得光明和视觉的医用装置。

    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的灌塑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1708641A

    公开(公告)日:2010-05-19

    申请号:CN200910309783.0

    申请日:2008-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的脑刺激用多位点刺激电极阵列的灌塑模具,电极阵列包括刺激电极片、电极导线、电极接口、刺激结点,多个刺激电极片设在整个刺激电极在同一深度,每个刺激电极片通过各自单独的电极导线连接至电极接口,刺激电极片围合成柱状的刺激结点,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刺激结点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塑封、连接共同组成电极阵列。电极接口的公接口连接至刺激电极片一端,母接口连接至刺激器一端。灌塑模具两端开口,一端作为导线进入端,另一端进行灌塑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硅胶,中间有内芯。本发明解决了电极尺寸限制和刺激通道多路化之间的矛盾,保证刺激方式的立体化和刺激区域的最优化。

    基于视盘微电极阵列的视觉假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396583A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810201920.4

    申请日:2008-10-30

    Abstract: 一种医用器械技术领域的基于视盘微电极阵列的视觉假体装置,包括:微电极阵列基底、微电极阵列、电极导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视网膜钉,其中,微电极阵列基底的两端各设一个视网膜钉过孔,中间位置设有18个电极过孔,视网膜钉穿过视网膜钉过孔将微电机阵列基底固定在视网膜的视盘上,微电极阵列由18根电极丝组成,18根电极丝固定于微电极阵列基底中央的电极过孔中,电极丝的一端通过电极导线与体外相连,盖板覆盖于微电极阵列基底的电极过孔上方,以固定微电极阵列。本发明应用于产生人工视觉,是帮助视网膜失明患者重新获得光明和视觉的医用装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