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60047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111565303.4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G01N21/63 , C08F251/00 , C08F220/20 , C08F220/28 , C08B37/12 , C08F8/10 , C08F8/30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人工修饰3D光交联探针,在纳米微球表面修饰引发剂,加入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在纳米微球上合成不同数量的、有一定长度的链,从而形成3D结构,能够增加小分子的固定位点,从而增强钓取蛋白靶点的成功率,更加准确地确定靶标蛋白。进一步连接光交联官能团,使之能与活性小分子连接,用于钓取中草药活性小分子合成酶。本发明可以实现在复杂的蛋白背景中,鉴别中草药活性小分子未知的蛋白靶点,为最终实现中药活性分子的微生物合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179372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111431485.6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和药物领域,公开了一种工程菌,能够发酵生产四氢蒽类化合物atrochrysone和决明蒽酮(torosachrysone),将一个非还原性重复使用的真菌I型PKS(ACAS)和一个β‑内酰胺酶型硫酯酶(ACTE)基因导入宿主细胞,得到能发酵生产atrochrysone的菌株;同时导入ACAS、ACAT和蒽环C6‑OH甲基转移酶的基因,获得能发酵生产决明蒽酮的菌株。将发酵产物直接经过简单化学处理,可获得重要中药活性成分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本方法简单,产率高,无需从药用植物中提取或者从药用植物中获得原料,适合工业化生产,可降低成本、减少能源,并有利于保护野生资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46004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11565303.4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上海中医药大学
IPC: G01N21/63 , C08F251/00 , C08F220/20 , C08F220/28 , C08B37/12 , C08F8/10 , C08F8/30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人工修饰3D光交联探针,在纳米微球表面修饰引发剂,加入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在纳米微球上合成不同数量的、有一定长度的链,从而形成3D结构,能够增加小分子的固定位点,从而增强钓取蛋白靶点的成功率,更加准确地确定靶标蛋白。进一步连接光交联官能团,使之能与活性小分子连接,用于钓取中草药活性小分子合成酶。本发明可以实现在复杂的蛋白背景中,鉴别中草药活性小分子未知的蛋白靶点,为最终实现中药活性分子的微生物合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