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室顶棚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40764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280075226.7

    申请日:2012-08-13

    Inventor: 山田真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1/0246

    Abstract: 在电梯轿厢室顶棚装置中,安全开关(20)设于顶盖主体(15)的救援口(15a)的边缘部。锁定部件(18)以能够在将救援口盖(16)锁定于全闭位置的锁定位置与解除锁定的解除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设于救援口盖(16)。在锁定部件(18)上设有当位于锁定位置时与安全开关(20)卡合的开关卡合部(18a)。通过解除开关卡合部(18a)与安全开关(20)的卡合,安全开关(20)的触点被断开。

    电梯的轿厢内照明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781807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080065168.0

    申请日:2010-03-25

    Inventor: 山田真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1/0233

    Abstract: 光源装置具有相互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LED。向轿厢内照射来自各个LED的光。照明罩与各个LED相比配置轿厢的内侧。照明罩使从各个LED到轿厢内的光散射。各个LED具有在相对于光轴的角度为20度以下的区域内,相对于光轴上的光度的相对光度为80%以上的指向性。各个LED之间的节距X(mm)与各个LED和照明罩之间的距离Y(mm)的关系是满足Y≥0.9X+9的关系。

    电梯的轿厢救援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04938A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680042180.3

    申请日:2006-0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1/0246 B66B5/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轿厢救援装置,其具有转动盖、救援用梯子及装卸装置。转动盖可在对置位置与敞开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对置位置是与设置在轿厢室的顶棚壁上的救援口对置的位置,所述敞开位置是位于对置位置的下方、将救援口向轿厢室内敞开的位置。救援用梯子配置在转动盖和顶棚壁之间,并且与转动盖是分体的。装卸装置相对于转动盖装卸救援用梯子。救援用梯子在通过装卸装置而安装在转动盖上时,与转动盖一起转动。

    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68714B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080068691.9

    申请日:2010-08-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3/30 B66B11/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其能够高精度且容易地使门板与出入口周围壁部之间的间隙实现期望的状态。电梯的乘用轿厢装置(1)具备:门板(3a、3b),它们用于开闭轿厢室(21)的出入口(23);驱动机构(5),其用于驱动门板开闭;以及门框架(7),其用于支承门板和驱动机构。门框架为一体成型框架,该一体成型框架包括:支承部分(17),其用于支承门板和所述驱动机构;和上板部分(19),其位于出入口的上方。

    电梯的轿厢顶棚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88983B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0780050223.7

    申请日:2007-0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1/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轿厢顶棚装置,其中,内部顶棚板配置在比设有营救口的外部顶棚板靠轿厢内侧的位置。在内部顶棚板上设有与营救口对置的检查口。在外部顶棚板上设有营救口开闭盖,在内部顶棚板上设有检查口开闭盖。营救口开闭盖能够在封闭营救口的营救口封闭位置和敞开营救口的营救口敞开位置之间移位,该营救口敞开位置比营救口封闭位置更靠轿厢的外侧。检查口开闭盖当位于封闭检查口的检查口封闭位置时由内部顶棚板保持,并且,该检查口开闭盖通过从检查口封闭位置移位至沿水平方向错开的保持解除位置,而使内部顶棚板对该检查口开闭盖的保持解除,从而该检查口开闭盖被从内部顶棚板卸下。

    三维CAD模型制作装置以及程序

    公开(公告)号:CN102105882A

    公开(公告)日:2011-06-22

    申请号:CN200880130528.3

    申请日:2008-08-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 G06F2217/06

    Abstract: 三维CAD模型制作装置具备:表制作部,对于三维CAD模型制作表形式数据,在所述表形式数据中,针对每个变化状态描述变化逻辑,所述变化逻辑为作为该三维CAD模型的变形后的一个形式的变化状态与为了转移到该变化状态而满足的条件的对应;数据转换部,将设定在制作出的表形式数据中的各个变化逻辑转换为基于规定程序语言的描述来制作模型内置程序;模型内置程序IO部,将所述转换的模型内置程序登记在所述三维CAD模型中;以及三维CAD软件部,当接受到使所述三维CAD模型变形的操作时,根据该操作和在登记在所述三维CAD模型中的模型内置程序中描述的变化逻辑,使所述三维CAD模型变形。

    电梯的轿厢顶棚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88983A

    公开(公告)日:2009-11-25

    申请号:CN200780050223.7

    申请日:2007-0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1/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轿厢顶棚装置,其中,内部顶棚板配置在比设有营救口的外部顶棚板靠轿厢内侧的位置。在内部顶棚板上设有与营救口对置的检查口。在外部顶棚板上设有营救口开闭盖,在内部顶棚板上设有检查口开闭盖。营救口开闭盖能够在封闭营救口的营救口封闭位置和敞开营救口的营救口敞开位置之间移位,该营救口敞开位置比营救口封闭位置更靠轿厢的外侧。检查口开闭盖当位于封闭检查口的检查口封闭位置时由内部顶棚板保持,并且,该检查口开闭盖通过从检查口封闭位置移位至沿水平方向错开的保持解除位置,而使内部顶棚板对该检查口开闭盖的保持解除,从而该检查口开闭盖被从内部顶棚板卸下。

    电梯的轿厢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21624B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080070265.9

    申请日:2010-1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1/0226 B66B13/30

    Abstract: 电梯的轿厢具有:轿厢架;轿厢室,其受轿厢架支承,并设置有轿厢出入口;横梁,其配置于轿厢出入口的上方,并设置有悬吊轨道;以及轿厢门,其沿悬吊轨道移动,用于开闭轿厢出入口。轿厢室具有:一对翼墙,它们配置在轿厢出入口的两侧;以及出入口上板,其配置于轿厢出入口的上部,并且该出入口上板的两端部紧固于翼墙。在翼墙和出入口上板之间的紧固部安装有横梁安装支架。横梁经由横梁安装支架安装于轿厢室。

    电梯的轿厢救援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04938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680042180.3

    申请日:2006-0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1/0246 B66B5/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轿厢救援装置,其具有转动盖、救援用梯子及装卸装置。转动盖可在对置位置与敞开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对置位置是与设置在轿厢室的顶棚壁上的救援口对置的位置,所述敞开位置是位于对置位置的下方、将救援口向轿厢室内敞开的位置。救援用梯子配置在转动盖和顶棚壁之间,并且与转动盖是分体的。装卸装置相对于转动盖装卸救援用梯子。救援用梯子在通过装卸装置而安装在转动盖上时,与转动盖一起转动。

    电梯轿厢的面板结合结构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484376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680055292.2

    申请日:2006-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6B11/02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的面板结合结构,其用于将电梯的轿厢面板相互结合在一起,在第1轿厢面板的结合边缘部,设置有具有宽度大于开口的内部空间的具有槽形截面形状的第1槽形弯折部,在第2轿厢面板的结合边缘部,设置有第2槽形弯折部,该第2槽形弯折部具有大于第1轿厢面板的开口宽度、且小于内部空间的宽度的本体部宽度。第2槽形弯折部通过第1槽形弯折部的开口后被压入到内部空间中,两个槽形弯折部彼此弹性地结合并保持在一起。第1槽形弯折部具有沿着结合边缘部的第1侧壁、底壁及第2侧壁,并且沿着内部空间与开口结合边缘部形成。第2槽形弯折部也可以与第1槽形弯折部是相似形,也可以具有通过折回而相互重叠的两个侧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