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及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643793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1780052208.X

    申请日:2017-08-17

    Inventor: 李水晶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所述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包括Si基或Sn基材料与碳基材料的复合物,碳基材料的D峰(1360cm‑1至1370cm‑1)的峰强度(ID)相对于D'峰(1620cm‑1至1625cm‑1)的峰强度(ID')的拉曼光谱峰强度比(ID/ID')为4.5至10,碳基材料的G峰(1580cm‑1至1590cm‑1)的峰强度(IG)相对于D峰(1360cm‑1至1370cm‑1)的峰强度(ID)的峰强度比(IG/ID)为0.6至1.5,并且Si基或Sn基金属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50)为30nm至80nm。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及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964379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780052208.X

    申请日:2017-08-17

    Inventor: 李水晶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和包括该负极活性物质的锂二次电池。所述用于锂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包括Si基或Sn基材料与碳基材料的复合物,碳基材料的D峰(1360cm-1至1370cm-1)的峰强度(ID)相对于D'峰(1620cm-1至1625cm-1)的峰强度(ID')的拉曼光谱峰强度比(ID/ID')为4.5至10,碳基材料的G峰(1580cm-1至1590cm-1)的峰强度(IG)相对于D峰(1360cm-1至1370cm-1)的峰强度(ID)的峰强度比(IG/ID)为0.6至1.5,并且Si基或Sn基金属性材料的平均粒径(D50)为30nm至80nm。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