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

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

书籍介绍

或者身世不够传奇,或者已经隐隐感到将成平凡的前兆。曾经是父母寄予厚望的婴儿、意气风发的少年们,等到大学毕业,开始工作,大多数不过泯然众人矣。哪怕长得不错、学历、综合素质都十分过得去,所谓的伟大理想,在现实中好像也没有什么出路。25岁已经觉得老;35岁时觉得一切都快过去,只盼望如果能年轻10岁,那么将可以如何如何。
35岁前,你一定要干净彻底地消灭自己做伟大人物的念头。这种梦想至少有两个危害:一是让你总是对自己失望;二是让你总不能心甘情愿地生活于现在时。
抓紧现实的快乐
少年时偶尔失眠的晚上,总是恐惧着不知道第二天会怎样的到来,不可预知的、做不得准的未来。想着茫茫的宇宙,漫长的时空,终有一天你将什么都不再知道。多么可怕!因为那时候日日所感的还都是单纯的快乐,所以恐惧也就更深些。也许老至耄耋时,才会生出“此生足矣”的勇敢吧。
也是因为这种恐惧吧,所以一个人才希望自己总要留下些什么,希望被别人记住。所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极端的人认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是宁可选择“遗臭万年”的。
可是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世上已经有太多的“三分钟名人”,现在日日活跃在众人眼前,转眼就会被忘记。古来金榜题名的状元不知凡几,记得他们的还有几人?而女人们最爱成为政治风云波诡云异中的一抹丽色,王侯将相虽已没,没看见现在最热门的职业是可以日日与各国政要纵论天下的华人女主播嘛。哪怕如秦皇汉武、孔孟老庄这样顶尖儿的人物,后人哪又真的知道他们脸长脸短。又如梵高,艺术家身后才扬名的不少,自己又知道什么。
几千年的老典故混迹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确实记得这样一些凝固的瞬间:秦始皇与孟姜女、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崔护在春日见到的桃花……夹杂着事实与传说的故事。权重一时的高官,在后世为人所知的也许反而是因自己赏玩而搜集的一批藏书,当时这不过是他在各地游宦时闲暇的消遣。
为了所谓的“名”,而要刻意去苦心志、劳筋骨吗?慎言慎行,不敢偏离名人传记中的成长脚步。看到有人20岁已经大红大紫,就恐慌自己快赶不上了。看到有的例子是35岁以后大器晚成的;还有到了48岁才开始写作、或者尝试创业也有成功的,就觉得自己还有希望。最近两年全球最热门的女性要算是《哈里•波特》系列的作者罗琳了。这位35多岁的单亲妈妈曾经一度靠领取政府救济金生活,长得不算美丽,写的东西是人们普遍认为很“小菜一碟”的儿童魔幻故事。谁知道一经发表出来,声望如滚雪球一般疯长。现在她是全球年度收入最高的女性,而且是以这么不庸俗的方式。
至要紧的还是此生的幸福吧。张爱玲说生命就在于一些平凡的小乐趣。晒过太阳后新棉被的味道、丰衣、两味最爱的小菜、开始生命新一阶段时的满怀希望……这些,只有获得心灵的平静之后才能感受得到。


点赞(1) 打赏

立即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